2012年4月5日—7日,我公司藝術(shù)顧問王樹民先生在北京時代金城書畫院成功舉辦書畫展及書指藝術(shù)研討會。王樹民先生此次晉京展共展出書法作品、手指書法作42余幅,出席展覽會和研討會的首都藝術(shù)家對王樹民的作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。中國美術(shù)家協(xié)會理事、北京時代金城書畫院名譽院長王闊海、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理事,北京時代金城書畫院副院長倪進祥,陳少梅之子陳長智,齊派傳人臧煥年,喬純章少將,朱飛鵬,美術(shù)評論家孫亞杰、聶邦瑞、徐學(xué)勝、劉純?nèi)A等在會上發(fā)表了演講,王樹民先生介紹了指書藝術(shù)的沿革和發(fā)展趨勢。
揮指疾書墨跡激揚
論王樹民先生指書法藝術(shù)
亞杰/文
亞杰先生在王樹民北京展暨研討會上發(fā)言
|
指書 ,顧名思義就是 以手當筆,在絹或宣紙上書寫?yīng)毦唔嵨兜乃珪?法 , 這 是對傳統(tǒng)中國書 法 的一個創(chuàng)新, 也 是中國書 法 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奇葩。
早在唐朝,張彥遠就在《歷代名畫記》里記述:張璪唯用禿筆或以手摸絹素 , 手摸絹素 就是一種手寫的 手段,唐朝王洽 就是 腳蹴手抹 來進行創(chuàng)作的
直到清朝初, 一些書法家 開創(chuàng)指 書 的新天地,獨具一格,形成中國 書 畫中的指 書 畫派,近代中國畫大師潘天壽獨傲指 書畫, 在指書畫上耕耘不止 。
當我第一次接觸王樹民先生的指書時,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眼前一亮,視覺上得到震撼,獨步天下,別具一格。
縱觀王樹民先生的 指書,它以追求干練、粗獷奔放、酣暢淋漓、深沉厚重、筆致挺拔、氣勢縱橫、艷麗雄奇 。很講究手 指與墨的和諧, 手指 與心靈的相印 。我們從王樹民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,他在書寫時 運用手與墨的變化, 充分的 達到 了 隨心而動 ,每個 字的起式與收式如行云流水 ,一氣呵 成 。 墨的干、濕、濃、淡、 枯, 在 指 書 法 中盡情的流露 作者的 內(nèi)心世界 的 情感 。
王樹民先生的 作品體現(xiàn)了 指 書 書法 的真諦 。
我們看作品《滾滾長江東逝水》,王樹民先生 在 書寫 中盡顯指上深厚的 指書 功力與技法 ,一揮而就。
再看《名人名言》作品, 揮指瀟灑自如 , 粗獷中蘊涵著細膩 , 細膩中閃耀著奔放 , 奔放中蘊藏著古樸 , 古樸中顯露著溫馨 , 溫馨中流露著豪爽 , 豪爽中顯出 一顆 平常心 。
看 到這些 作品 就 能使 觀眾 進入到忘我 的境 界 。
任何藝術(shù)門類,都是在繼承中求發(fā)展,逐漸創(chuàng)造 形成自己 個人的風格 面貌 。指 書 藝術(shù)更具有一種獨特的審美意趣,更具有傾向于向書法力度的追求 ,而書法 風格是逐步的自然而然形成的 。 指 書 藝術(shù)之所以誘人,也正是由于它能充分地保留傳統(tǒng) 書法 對 字的結(jié)構(gòu) 、對 筆畫 的種種要求,保留并加強 了書法中 所特有的某些特色 。
王樹民先生的指書,在 盡顯指上深厚的傳統(tǒng) 書法 功力與技法 時 又有所創(chuàng)新 ,他的指書 洗練 , 傳統(tǒng) , 又 運用 現(xiàn)代 化的 指法 , 揮手而就 。整體畫面 如靜如鐘、如動如狂、如雅如癡,神形兼?zhèn)?,酣暢淋漓,妙趣橫生。 其 起式與收式如天馬行空 , 亂云飛渡,飛流直下,一氣呵成 。 手 指 與墨與 水的 變化 , 在 作品 中盡情的展現(xiàn)出墨與 水 的千姿百態(tài) , 變化無常。
王樹民先生的 指書的創(chuàng)作,即 是 自身情感的表現(xiàn)。 又充分體現(xiàn)出指書 的藝術(shù)功能: 引 導(dǎo)人們于真、善、美之 中,給 人以高尚 的 美感 , 提升人們心靈 積極 向上 。
王樹民先生的書法造詣,既源于岱廟那鐫刻在石碑上歷代書法家的字跡,也源于家庭的良好的熏陶和自己的刻苦學(xué)習。在其童年時期,他每天堅持臨摹一百個字,40年來筆耕不輟。之后著名書法家孟慶甲先生看到了王樹民先生的字,贊嘆不已,欣然收王樹民先生為徒。
此后,王樹民先生癡心研習《蘭亭序》、《圣教序》,使其行草書法飄逸靈動,動靜結(jié)合,變化萬千,神韻兼?zhèn)洹?/span>
我們從《北國風光》作品中,就可以深深體會得到書法的真髓,得其形更得其神。
為了在書法上打開更廣闊的道路,王樹民先生又開始專研顏真卿、歐陽詢、《張遷碑》、《曹全碑》等古人作品,使其楷書、行書、草書、隸書、篆書渾厚舒張,法度嚴謹,筆力險峻,饒有筋骨,大氣磅礴,亦有鋒芒,具有盛唐書法氣象這一書風。
我們看《明月幾時有》作品,字形左右舒展,點畫俯仰呼應(yīng)、筆勢提按頓挫,運筆舒緩流暢,風格雋秀瀟灑,結(jié)構(gòu)飄逸嚴謹,令人嘆為觀止。
王琦先生看到王樹民先生的作品后大為欣賞,連聲稱贊有很強的金石氣;關(guān)山月大師稱其出古入新。
我們再欣賞《百壽圖》、《萬壽圖》兩幅作品。字形結(jié)體略長,卻富有創(chuàng)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其中,從個體字體欣賞,作者大膽地提按起伏,使線條圓澀厚重而又委婉流暢,蒼茫而格外雄強,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;從作品整體欣賞,字體體勢稍方趨長,用筆折而不滯,轉(zhuǎn)而沉雄,線條勻整雖無明顯的精細變化,卻流暢自如,氣度雄闊。
王樹民先生書法藝術(shù)概論
劉純?nèi)A/文
壬辰年初的時候,我在王羲之的故鄉(xiāng)山東臨沂遇到王樹民先生,他說,希望仲春時節(jié),在北京舉行個人書法展,我很高興,應(yīng)允幫助操辦。
我和王樹民先生交往歷史悠久,十多年以前就熟悉,他既是一位書法大家,在山東當?shù)睾徒K、安徽、廣東、海南都有徒弟、學(xué)生,許多徒弟都是政府官員和軍隊的干部,有很多我是熟悉的。我和王樹民先生交往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他和我的岳父有私交,我岳父是臨沂礦務(wù)局的老干部,對王先生極為推崇,曾經(jīng)多次和我談起王先生的人品,說,德藝雙馨,王先生是具備的。在我岳父過生日的時候,王樹民先生都去祝賀。我岳父去世的時候,王先生是追悼會的主持人。這一點,讓我們?nèi)叶笺懹浽谛摹?/span>
王樹民先生有一絕技,是指書。很多年前,我得到王樹民先生的指書作品時,曾眼前一亮,記得即興賦詩一首: 詩曰: 信手拈來 筆悠哉, 自然天成 大雅才。 虛實俱佳梅花開,齊魯 清風 泰山 來,即對其自然佳致的 指書 作過評價。 多年來,我與王樹民先生聚合離多,每每見面,總有喜訊相告, 其書 其德常常讓我贊嘆不已,先生重德重藝,辛勤耕耘,苦寒多年, 豈易事也哉?
關(guān)于齊魯 清風 泰山 來 之句,是說王樹民先生 生長在泰山腳下,有華夏之魂美譽的泰山是他書法的啟蒙老師。泰山現(xiàn)有各種石碑、摩崖石刻二千余塊, 2007 年被中國書協(xié)命名為書法名山。而泰安的孟慶甲先生當時在泰安,乃至全國知名度非常之高,孟慶甲老先生的毛筆書法深厚,楷、行、草、隸、篆諸體皆精,特別是他的手指書法,曾經(jīng)于 1979 年、 1980 年在中國美術(shù)館、中國歷史博物館搞過個人展,受到了當時的書法大家趙樸初、啟功、李鐸等的高度贊揚。一代草圣林敬之為其題字巧奪天工,書畫大師 王個簃 先生為其題寫書院奇葩,著名書法家胡問遂先生的題字是書壇別幟。這位泰安的孟慶甲是王樹民的恩師。
想邁上藝術(shù)的臺階,需要汗水鋪路。在他上小學(xué)時,每經(jīng)過岱廟,那鐫刻在石碑、石坊上歷代書法家的字跡,象磁石般吸引著他,以至于情不自禁的觸摸、臨摹。他曾經(jīng)回憶說:我的父親有很高的書法水平,他見我癡迷書法,從十歲開始,每天除完成作業(yè)外,必須臨摹一百個楷書。那時全家十二口人,僅靠父親教書度日、生活艱難,沒錢買宣紙,便經(jīng)常用樹枝、石頭、粉筆對著石碑上的字在地上摹寫。一次,我正在地上用樹枝臨摹,帖被經(jīng)過的書法家孟慶甲先生看見, 他停步看了許久,脫口說道:小小年紀,很有悟性。便欣然收我為徒,并送我一枝毛筆,沒想到,這次偶遇,使我與書法結(jié)下了不解之緣。
王樹民先生 待人謙和, 為人平和,技藝講究和,理論界認為王樹民乃齊魯和諧之典范也。 正如 美術(shù)評論界人士 所說, 王樹民是 其人品高志成 的楷模 。
在 少年 學(xué)書 的過程中 ,他癡心研習 《蘭亭序》、 《圣教序》,受益匪淺,書藝愈進。他深悟二王境界太高,學(xué)二王太難。二王書剛?cè)嵯嚅g,動靜相宜,又變化萬千,韻致天然。從古至今學(xué)二王者無數(shù),可以說千人千面,萬人萬象,但是得其仿佛,易;得其真髓,大不易。所以,欲功成二王,必須在神采之外還要把握一個韻字。這就是二王書之真髓。能得悟于此,足見其功成方圓。如此看來,悟者先工,應(yīng)非虛言。
明代有哲人說, 學(xué)問之道,唯虛乃有益,唯實乃有功 。 現(xiàn)在 ,王樹民 走的正是這樣一條謙虛有益、務(wù)實有功之路。手從心妙,是蒲團修煉悟道之后的飛躍、成功,自然不易。 此次北京個展, 能給書界的讀者打開又一扇 了解王樹民 書藝的門扉。我想,有此更上臺階的飛躍,也足以使艱辛付出的筆耕者大獲欣慰了。
回顧王樹民先生走過的路,我更加相信名師出高徒這句古語了。 在孟老師的指導(dǎo)下,王樹民先從正楷描紅入手,先后學(xué)了顏楷的渾厚舒展,歐楷的方勁險絕,王羲之的蘭亭序、黃庭徑、洛神賦十三行,漢隸張遷碑、曹全碑等。 孟慶甲先生 趙樸初先生為孟慶甲作詩贊曰:驚蛇遂草筆生花,鷹擊長空指染霞,石踐前人開險徑,當今翰墨注名家。王樹民至今以師為榮。
與大多數(shù)有建樹的藝術(shù)家一樣,王樹民走過了一條不平坦的道路。步入青年后的王樹民,其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一致,進入了彷徨時期,在文革中,他的父親被斗、家被抄、全家遣返農(nóng)村。在他畢業(yè)當?shù)V工的歲月中,他堅持濡毫臨池,那濃濃的興致,發(fā)展到了癡癡追求,以至今日。
王樹民在回顧往事的時候說:五十余年醉心書法,其中苦樂難以計數(shù)。文革中書法字帖被當作四舊批判,書店里很難買到名家字帖。他說,在我 16 歲那年,一位同窗好友他爺爺有一本王羲之蘭亭序字帖,可他爺爺家住在 30 公里外的一個小山村,我暗下決心,一定借本。一個星期天的早晨,我正點起床,冒著刺骨的寒風,步行六個多小時,終于找到這位同學(xué)爺爺家,懇切說明本意,老人見我滿身塵土,棉鞋磨破,深為感動,欣然拿出字帖相贈。從那時起,這本字帖與我朝夕相處,即使出差也隨身攜帶,每每用手指在褲兜默臨,以至十余條褲兜的襯布都被手指磨破了。文革中,由于自己出身不好,沒資格參加紅衛(wèi)兵,但每天都給造反派寫大字報、出板報,畢業(yè)后分配到山東臨沂礦務(wù)局,由于我的書法特長,接受一年的再教育(當了一年的礦工),先后被調(diào)到礦宣傳科,局宣傳部任美術(shù)干事,使我的特長有了用武之地。多年來還教了二十多名學(xué)生,其中已有十二人加入了省書協(xié),四人加入了中國書協(xié),并經(jīng)常受邀到全國各地,講授書法、國學(xué)。
如今,為什么在全國各地慕名前來拜師學(xué)藝的接踵而至,可謂桃李遍天下。在弘揚和傳承中,他所取得成就令人矚目, 1997 年受日本國際通訊社邀請,由中國文化部批準,日本國際通訊社主辦、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協(xié)辦的我的個人書法展在日本東京舉辦,日本各大通訊社、國內(nèi)人民日報、大眾日報、中國煤炭報、羲之書畫報、臨沂日報等作了報道,山東電視臺、臨沂電視臺拍了長達十多分鐘的專題片,兩幅作品被日本皇宮收藏,并給當時的日本首相等政界要人書寫十余幅作品; 2002 年,應(yīng)國際孔子文化節(jié)邀請,在曲阜孔子研究院舉辦個人書法展; 1998 年至 2003 年搜集、整理,書寫長達 60 余米的篆書萬壽圖(共 10218 個篆書壽字); 2010 年王樹民的手指書法被評為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; 1998 年被中國藝術(shù)研究院評為國家一級書法家, 2000 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。他的手指書法作品受到書畫大師劉海粟先生、關(guān)山月先生、王學(xué)仲先生的贊賞。
王樹民現(xiàn)為世界華人書畫院副院長、中國王羲之書畫藝術(shù)研究院副院長、北京金城書畫院藝術(shù)鑒定鑒賞分院副院長等職。此次北京個展,業(yè)界人士知情者,無不祝愿他成功!